跳到主要內容

《小王子》狐說:愛是一種習慣稱為「馴化」

小王子愛是一種習慣稱為馴化

看過《小王子》的人,很難忽略狐狸與小王子這段迷人的對話。有些人更把這段對話連結到愛情,好似愛是兩人一起走彼此磨合,漸漸習慣對方的存在。
      
無論中文還是英文,卻都難以表達法文的美。
    
法文 " apprivoiser" 在英文的翻譯多半使用 " tame "的意思。"tame"與"to feed" 、"to raise" 、"to keep",這幾個單字有類似。所以,中文版的《小王子》翻譯用詞多用「豢養」、「馴化」。不過法文 " apprivoiser"的原意應該更近於「習慣於某種事物」。
    
   
書中「馴化」的意思,根據上下文意應該是「建立關係」,意味著互相將對方看成是「世界的唯一」。換言之,「馴化」是自然而然的把對方所關心的事類似物,納入你的自然生活中。你開始注意到對方的動作、習慣、聲音,它喜歡什麼?討厭什麼?喜歡的時候他會做出什麼表情?是嘴角微笑、還是像個孩子一樣的大笑、依偎在你身邊;也許是什麼都不做,就這麼靜靜的陪著你。
  

要「馴化」一個人必須耗費許多的時間。狐狸對小王子說:「只有被馴化的事物,才能被瞭解。」狐狸所說得就是愛情中兩個人建立關係,從不斷地互動中溝通,更加瞭解對方,因為只有浪漫愛是不容易持久的,人被愛情衝昏頭的時間大約只有3個月,這段期間也許就僅僅看著對方,就能夠痴痴發笑,樂到不用吃飯。
  

狐狸說,現在的人總是喜歡到商店去購買現成的東西,但是朋友是無法販賣的。如果你想要一個朋友,就馴化我吧!面對狐狸的要求,小王子提問說:「該怎麼做是馴化呢?」
  

狐狸說,馴化必須要有耐心。與其說話不如靜靜的觀察對方,為什麼不說話呢?狐狸認為話語是一切誤會的開始,眼睛所見到的不見得是真實。因為真正重要的東西,往往看不見。
  

狐狸每天等待的小王子的到來,小王子與狐狸會面的時間非常固定。因為狐狸告訴他說,你最好每天固定時候來。這樣子狐狸可以知道何時能跟小王子見面,快要與我見面的時,狐狸會覺得興奮,坐立難安。
牠告訴小王子說,這種期待模糊不安的感覺,這就是幸福的代價。
  

如果每次見面的時間捉摸不定,狐狸說那就會讓牠的心情忐忑不安,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見到,也不知道何時該準備什麼心情見面。這樣是令人痛苦的。
  

不過,說到見面。狐狸提出另外一個被眾人遺忘很久的儀式。牠說獵人每個禮拜四都會找一天到去和村裡的姑娘跳舞。那麼對獵人來說,那天就是他美好的一天。同時,正因為只有那一天,所以那天有了特別的意義。

小王子要離開狐狸的時候,他好傷心。狐狸告訴他說,正因為彼此有關係之後,離別也會更讓人傷感。離別之後,狐狸說牠也得到了好東西,麥子的顏色。麥子的顏色正是小王子頭髮的顏色,這個顏色對狐狸來說早就已經有了特別的意義。小王子就算離開,也活在狐狸的記憶之中,所以小王子是離開,卻也算是沒有離開,彼此擁有「記憶」聯繫。
     
  
如果一個人遺忘了對方的記憶,彼此的關係也會隨之消散。


最後狐狸話說:「只有用心才看得到實質的東西,實質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。」
( 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;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.)
    
 
這句話它說的是一個東西的本質、靈魂是不容易看得清楚。但是我們往往對自己太過有信心,反而失去看清楚,總是急著要用眼睛辨別,忘了開啟自己的心。
  
  
想要「求真」要見到最純粹的靈魂,不過是簡單的回到初衷,好好地問自己。也正是我認為《小王子》第一章所說,帽子與蛇吞象的問題。

※如果覺得不錯的話,請留言和分享文章感謝大家支持。
BY 歷史占卜師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談情說愛:一點都不單純的「小紅帽」

1832年小紅帽插畫 好久好久以前有個小女孩,小女孩最愛外婆送給她的紅色披風 …… 。沒錯,今天要談的故事就是流傳已久的小紅帽。這則故事的原型難以考證,它可能是遠古遠古人類的爐邊故事,告誡小心「 恐怖的陌生人 」。 站在「求生存」的本能,陌生人具有太多的「不確定性」。 1697 年法國人夏爾佩羅把這則故事寫在初版的《鵝媽媽故事集》裡。約四百年前,原始的故事裡小紅帽照樣走進森林遇上大野狼,大野狼一樣在外婆家埋伏小紅帽。 不同的是,小紅帽到外婆家後,明知道在床上躺得是大野狼,但是她聽了大野狼的話脫下衣服躺到床上。什麼小紅帽竟然脫下衣物跟大野狼,而且還一起蓋棉被,這發生什麼事實在太令人遐想了。 故事最後,小紅帽照舊被大野狼吞下肚子。初版故事沒有水井、沒有獵人。夏爾佩羅寫作這篇故事時,帶有深刻的道德諷刺。如果說,小紅帽代表女性貞操,小紅帽與大野狼一起唱「雙人枕頭」,最後「誤入迷叢」的小紅帽,卻得不償失賠上性命。 夏爾佩羅站在「男性的觀點」諷刺十七世紀的法國貴族住在林園深深深幾許的莊園成天娛樂,這些貴族包養情婦,盡情地享受身體的解放。 夏爾認為這是一種罪惡,特別站在宗教的立場對「性」,至少「表面上」必須要把它視為是墮落的根源。 在一個說沙龍故事的時代,夏爾說故事的對象是貴族,特別是女性貴婦。所以小紅帽的故事,也是那個時代男性對貴族女性教育的一種呼聲。 不過反面來看,當這樣的事情必須用「故事」來警醒社會大眾,這也表示這樣的事情在社會上是不斷發生。 再整理一次,初版小紅帽的故事主要說三個重點: 第一個是離家後千萬要聽母親的教誨,不要貪玩逗留在容易迷路的森林裡; 第二個是女性要保持貞操; 第三個是隨時有壞男人(大野狼)出現。 這三點會讓現代女性翻白眼到極點,這些事情關係到「自主權」,不是他人誰能夠決定。但看待初版小紅帽故事必須回到十七世紀。 別忘記「女權」是近代的「被發明」的權力 ,絕非自古如此。在中古歐洲女性很容易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,但「貞操」不見得有那麼了不起。有名望的貴族,通常受家族徵召,為了維護家族權力,婚姻關係一個換過一個。 而「小紅帽」的故事,也說明十七世紀「貞操」的性意識出現了。 ...

《小紅帽》不單純:從無知女孩到有智慧的女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維多利亞女王(圖:維基) 上文曾經說過,維托利亞時代的女性只要未婚,她們就必須被困在家庭裡,同樣也無法取得繼承權。因此十九世紀的時代氛圍,會宣揚父親男性角色的重要。在《小紅帽》故事裡,樵夫的角色就等同於宣揚 父親重要性創造的角色。 小紅帽被樵夫拯救後就是個無知的魯蛇,更應驗有句話說:「等她被騙了她就知道了。」別說這句話冷酷,這還是教育的乾坤大挪移「經驗主義」,凡是用親身體驗來學習新事物。比如說,看要表演忍者就去忍者學校上課;電影要拍麻將畫面,每個演員先抓去麻將特訓班每天練每天做,試過水溫自然知道人情冷暖。電影《色戒》為求畫面真實,還可以真槍實彈演出,一切都可以為藝術而犧牲。只有死不能亂試,因為試了一次就沒有。 說遠了,回到天真無邪的小紅帽,她在歷經人生險惡後得到教訓,她必須聽長輩的教誨不能貪玩,不能隨便跟大野狼見面,也不要隨便告訴他人自己所在之處,因為那會讓自己受傷害。 讀到這再幫大家整理成三點,小紅帽在經歷這些事後學到什麼教訓: 第一是長輩萬歲聽媽媽的話; 第二女性必須保護好自己身體的貞操,否則與野狼「上床」吃虧的是女性。 第三是宣揚父親在家庭角色的重要性。 這三點上一篇文章就說過,許多現代女性早就白眼翻到後腦勺了,然後大喊:「這不是歧視什麼才是歧視,你們都這樣子說我,我不玩了,我就輸不起。」 沒錯小紅帽也會發火,憑什麼我要被騙,我一定要被男人拯救。 所以,小紅帽終於也「輸不起」了。 當有人「輸不起」故事就改變了! 小紅帽在大野狼肚子跟外婆團聚後,她臨危不亂拿出順手在路上撿到的「甩棍」,不對是刀子,然後趁著野狼睡著之後剖開肚子自救。 再來呢?怎麼結局跟你聽到的不一樣。常見的結局是把石頭縫入狼肚,野狼醒後 掉入水井;還有比較血腥的版本是小紅帽與外婆聯手殺了欺負女性的野狼。 而且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