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17的文章

要怎麼向人解釋台灣紀念蔣中正?

   中正紀念堂 針對這個問題台灣人平日還可能會想說這是問題,不過對外國旅客來說,到處可見中正路,旅行地標還有一個中正紀念堂。 如果不小心被問到這個問題,該怎麼回答呢? 也許會說他曾經救過孫中山,跟孫中山一起在海上漂流一段時間,血濃於水。 用中山艦事件逼走汪精衛、率領國軍英勇抗日、要為二二八負責、敗退到台灣。不過等等,這些歷史很重要沒錯,但對短暫旅人來說,一點都不重要,也記不住。 倒不如說蔣中正號稱「世界第四殺人魔王」,世界知名未下葬的專權領導人之一,可與毛澤東互相匹敵。死後,仍然成為政壇的一手表演棋子。 蔣中正去世那天,天地出現異像,各地設置靈堂,全國悲悽治喪,甚至許多人為此哭泣。這說明什麼? 這樣的榮譽幾乎是專制國家樣版。 沒錯,蔣中正死後接受短期防腐技術接受人民瞻仰,根據遺願希望葬在南京紫陽山中山陵旁。所以至今,仍然等著反攻大陸的大業成功。 聽起來都沒問題,但是如果看過中山陵再對照中正紀念堂,紀念堂看起來就像是中山陵的復刻版。 南京中山陵 也就是說,這個建築是個仿陵寢。 在紀念館內有軍人巡迴表演,立蔣中正像膜拜。包括紀念堂的階梯只有 89 階,表示蔣中正大壽 89 歲。 這樣的皇家陵寢,用來表彰他曾是「民族的救星」的神聖地位,翻閱舊報紙就會發現當時時代氛圍如此。 中正紀念堂側拍(維基) 換言之,這是國家將人神格化的象徵。 第二點,蔣中正在強人專制時代,肅殺的氛圍讓人把國民教育視作為理所當然。 蔣中正死後每逢紀念日,會群聚在紀念堂的人大多都是黨、政、軍的角色,主要重新「感恩師父,讚嘆師父」,宣誓對教主的核心價值的認同感。 第三點,也正因為中正紀念堂代表著威權統治的象徵。 所以,有人希望拆除這座權威的教堂,用記憶抹除它的存在;或作為轉型正義的教育場所。 甚至借用他權威,這裡成為抗議政治權威的最佳場地。 就如同過去二二八公園(新公園)是社會性別歧視下,跨性別同志的聚會場所,大家也都心照不宣。容許在「不能公開的祕密」在公開場所暗地活動。 慈湖蔣中正群像 所以,中正紀念堂目前仍是作為「權威的神廟」。

電影《模犯生》的沒人說過它也是的青春意外愛情劇(有雷)

   模犯生不只有反思的意義,也能讀出愛情。一切由愛而始,卻不甘失落讓愛走樣。    主角琳遇到阿班的時候,阿班正為了上台緊張,琳看著阿班想要幫他整理頭髮。她說:「你就像我爸一樣。」阿班疑惑著:「這是好事嗎?」 琳說:「向我爸當然是好,你還像他一樣的邋褟。」說完露出一抹微笑。也在阿班的心裡種下小小愛的種子,也透露出琳的戀父「找爸爸」的樣子。 為什麼琳第一次在學校作弊會被抓到? 答案是:因為愛。阿班想要抓到琳的注意,發現自己的朋友正在偷看琳的答案,想要告訴琳。他覺得「我們」兩個模範生,天才的智慧神聖不可侵犯。 但沒想到,阿班的策略卻「大失敗」。他暴露琳幫忙作弊收費的「道德問題」,反而讓琳討厭,得不償失又想要補償的心態,也促使班最後加入琳瞞天過海的大作弊計畫。 同時,當阿班重傷住院時,琳也感到同情。但為了要作案成功,拉攏天才共犯,班的加入是不可或缺的。 想要拉攏班,不只是讓他失去獎學金那麼簡單。 最重要的是「說客」,還得要是琳,才能對阿班既是「動之以情,誘之以利。」 讓阿班想要彌補過去曾經犯下的過錯。 不過,阿班受傷的原因曝光之後,原來因為「愛與利益」結合的團隊,因為信任以及無法撫平的憤怒,讓最後的計畫出差錯。班為了趁機敲竹槓,補償自己無法參加獎學金考試的遺恨,讓自己被捕。 當班跟琳一起在雪梨時,他們兩個就如小情侶一樣。班蠢蠢欲動的愛想要說,卻又說不出口。 兩個人,獨自的小旅遊。 兩個人,為了共同利益打拼。 兩個人,都為了追逐出國夢來到這裡。 這樣的共通點讓砰然心跳差一點發芽。 最後敗在哪裡呢?敗就在阿班的失落、不滿。特別像是阿班被抓後,琳沒有跳出來跟班一起共同面對承擔問題。反而是為了大局刪掉他們兩小無猜的照片。 結果: 班,有經費但無法出國讀書,而琳不但可以出國,又拿到一筆豐厚的經費。 他們兩人的未來想像已經破滅。班陷入混沌之中,他認為琳到外國去肯定會有新的遭遇,新的未來而這一切是他沒有的。他怨恨這個世界,甚至也失去的獨占琳的可能。 不過,班並不曉得,琳後來放棄了出國夢,決心留在國內。 當大學面試結束後,琳接到阿班的簡訊,其實她非常的愉悅。也帶著歉疚想要知道班是否過得好。 也很可惜,當琳再見到班,他已經失魂落魄,甚至想利用琳在出國考試作弊把柄,讓琳在繼續跟他合作,把琳綁在身邊。其實

文明探索│為什麼要發明斷頭臺

        雨果說:「斷頭臺就是大革命!」        想到斷頭臺,很容易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世的那顆頭顱聯想在一起。歷史課時,教師也暗諷路易十六世改良新斷頭臺,卻是自己的頭顱試刀。        話說路易十六並不是真的那麼腐敗,他接受啟蒙思想改革國內制度,廢除農奴、對待宗教寬容、容納非天主教徒、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制度、支持北美獨立戰爭,多說一句他特別的專長是開鎖。        另外一位有關斷頭臺的人是, 1791 年成為雅各賓黨人的領袖羅伯斯比爾。他在 3 年後掌握國民會議,大聲吶喊:「外面被所有暴君包圍,裡面則所有暴君友人均在進行陰謀」。他用著絕對、製造威脅的口氣,試圖激起民眾的恐慌情緒。        事實證明他做得很成功,而且合理化他所做的一切。他說政府要:「以理性領導人民,以恐怖對付人民的敵人」,甚至他指出:「恐怖並不是一個特殊原則,是民主的普遍性原則應用到我們的國家最迫切的情況中,所造成的結果。」         學過歷史的人對他的記憶,最後大概也只剩下恐怖統治與在那時期使用新改良的斷頭臺,殘酷暴力地切下無數異議分子。         不過斷頭臺並非是 18 世紀法國特有的產物,大約在 14 世紀的愛爾蘭就曾經用過機器砍下犯人的頭顱,只是沒有更進一步的資料可以知道斷頭臺的樣子。當時在英國、義大利似乎也都有類似的砍頭機器,不過就目前所知,當時斷頭臺大概還是用斧型的刀口,也許頭常沒砍斷還掛在那,呼喊著:「 One more time! 」(下一次會更好)。         別忘記科學革命時代之後,深受啟蒙影響的市民階級、科學家們瀰漫著人定勝天、樂觀、進步的態度。多數人相信科學促使人類解開自然的奧妙。精神來說,那麼時代人過度崇拜理性可帶來無止盡的進步,必且急欲為人類找新出路、探索自然界的定律。經過啟蒙思想的發展,人權變成一位受啟蒙且成熟的人的新的條件,人應該要有特定的權力,甚至連死刑犯也不例外。         因此,為了讓死刑犯,更加人道的死亡。有許多提出改良死刑的方法,傳統用火刑、絞刑、神判等。若是砍頭,封建貴族長劍制裁、劊子手拿斧頭處決人犯,有時難以一刀斃命容易徒增犯人痛苦。所以受科學、啟蒙思想的「新」人類,想讓死變得更文明。     

學習對等的愛而不是尋找控制的對象

# 不平等的愛情關係總有天會失去軸心 # 愛情真言平等對待共同奮鬥 當愛情走向婚姻關係,必須改變心態。     有句玩笑說,當女性為愛沖昏了頭便走向愛情的墳墓。這句笑話的確有點來頭,兩人的關係步入婚姻,從浪漫愛到經營生活,就不僅雙方對愛情的渴求、身體的欲望,步入婚姻之後兩人從浪漫愛到經營生活。 經營便需要共同的目標,互相忍讓與合作。兩人為了家庭必須學習一套能夠平等互相對待的機制,兩人必須都要能感受到尊重,塑造家庭認同感是婚後的人必須有的認知。 新聞上常見一對佳偶步入婚姻之後,面對財務規劃如基金、買房、購屋、創業,或者是子女教育的方針,又或者是家務的分配。當情侶變成伴侶之後,如果只將權力一把抓,任何一方關閉溝通的空間,這樣的家庭關係遲早會出現問題。 夫婦的經營絕對不只是一紙法律上的婚姻,而是學習兩個人為了有共同的愛,經營的更好,一起努力地走下去。過去強勢是會將兩人原本甜蜜的愛,箝上不對等的枷鎖。不管男性或是女性,用「羞辱式言語」對待另一半,覺得對方很厭惡、甚至笨,或是做事太慢,急性子的人就往往會認為「我跟你說也沒用。」因此,乾脆不說。 兩人之間的隔閡就越來越深,從一開始一條溝到另一條溝。 不溝通,否定對方只會把親密的愛人往外推。婚前,兩人沒有經濟壓力,不用面對生活實務時,彼此傾訴祕密,互相溝通的這樣的感覺,不是只有婚前而是在愛的路程中這都是需要的。 當夫妻有一方不再讓自己具有吸引力,也忘記如何同理他人,常常否定自己的另一半。特別是女性(通常婚後女性獨掌經濟大權),若她的控制欲太強,不斷貶損丈夫,不再努力維持親密關係,這是妻子逼迫丈夫的出走。 因為人必須尋找一位知音傾訴自己的痛苦,往往傾訴下,一時容易迷戀於對方待他的溫柔而出軌,彷彿找到自己「最當初」的甜蜜滋味。 出軌的人自己一定有責任,因為當夫妻關係出現問題,應該設法尋求解決,而不是向外找尋「小三」。 就算又與「小三」共結連理,當愛情又走到一個階段時,事情又再重複發生。所以,當夫妻兩人的愛已然形同陌路,出現一條深溝,若不先搭橋怎麼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呢?愛情不是尋找控制的對象,而是需要學習經營。 現在藝人一遇婚姻關係,就將私事鬧上版面。在媒體面前哭訴,開直播素顏裝作自己很好,還必須撫養小孩、承擔家計,數落另一半的不是。沒